中国篮协重启归化,CBA球队接通知,血统非硬性。
近年来,中国男篮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思。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间,球队的整体水平呈现下滑趋势,尤其在最近几年,我们遗憾地看到中国男篮连续缺席了两届奥运会。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,他们的表现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,成绩惨不忍睹。
自从郭士强接过中国男篮的教鞭后,他的核心目标便是引导队伍重回奥运会的舞台。然而,就当前状况来看,球员的水平相对一般。尤其是易建联退役后,球队失去了稳定的领袖和核心,这无疑加大了重返奥运会的难度。
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中国篮协决定重新启动球员归化政策。这一策略在过去的篮球圈中并非新鲜事物,例如李凯尔曾经为中国男篮效力过,尽管他的表现并没有达到大家的期待。那时,篮协对归化球员的选择持较为保守的态度,强调球员需具备中国血统。
然而,随着新一季政策的启动,归化事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。首先,归化的操作不再由篮协独揽大权,而是交由CBA各球队进行主导,地方体育局辅助协调。在新一轮的25-26赛季中,各队将拥有一个归化球员的名额,该归化球员在国内将被视为普通国内球员。这标志着新赛季的归化政策已经正式落地。
在这次重启的归化政策中,篮协对于球员的选择标准有了新的调整。不再硬性要求球员必须具备中国血统,而是采用了“坚持文化认同、血缘优先、总量控制、能力为重”的四大原则。其中,“血缘优先”意味着不再局限于寻找具有中国血统的球员;“能力为重”则明确表示最看重的是球员的实际能力。这一改变为篮协在挑选归化球员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。
随着这一文件的正式下发,各CBA球队都开始积极响应这一政策。许多球队已经提前为此布局,如青岛男篮、广厦男篮、天津男篮和上海男篮等,都在考虑归化一些外援。甚至有消息透露,辽宁男篮已经与一名正在征战NBA的球员进行了归化沟通。这些外援一旦成功归化,将能够代表中国男篮出战,无疑将大大提升球队的实力,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重返奥运会的希望。
对于各CBA球队来说,这一新政策在保持外援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归化球员的选择,这将极大地影响各队的成绩和争冠格局。新赛季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充满未知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